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云“革命”,带来了无数新生意。越来越多中国城市与企业,正拼命挤进这场云计算产业盛宴。
如何在产业革命中跃上青云,而不是云里雾里凑热闹,才是真正的考验所在。
“云”涌
北京是祥云,上海是云海,深圳是鲲云,重庆是云端,杭州是云超市,宁波是星云,无锡是云谷,苏州叫彩云,哈尔滨叫云飞扬,广州天云,惠州惠云,秦皇岛叫数谷。
“云”,正在中国成为一场云里雾里的盛宴。
不管是不是清楚“云”到底是什么,不管是不是有“云”化的信息产业基础,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匆忙地戴上“云”这个时髦的帽子。
比如,北京是祥云,上海是云海,深圳是鲲云,重庆是云端,杭州是云超市,宁波是星云,无锡是云谷,苏州叫彩云,哈尔滨叫云飞扬,广州天云,惠州惠云,秦皇岛叫数谷。
最野心勃勃的是重庆。2011年4月,重庆的两江新区开建“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实验区”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,总投资400亿元。仅十多天后,这个“最大”就被当地开建的另一工程赶超——江津区云计算产业基地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,总投资达500亿元。
这场盛宴是如此热闹,一些更小的城市也不愿缺席,河北的涿州也宣布要投资50亿元建立云计算基地。
无数公司也正在挤进宴会。
就在涿州,一家叫“鸿蒙国际”的公司宣称要成为全球首个云计算应用网站平台。这是一家由国有印刷工厂改制而来的企业,它号称已经开发出了复杂的“云中云”体系,能为中国的每个乡镇都提供一个独立网站。
“中国目前确实存在云跃进现象。”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超男有些担忧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。
她所在的公司是河北廊坊润泽信息港的投资建设方。润泽信息港被称为目前中国规划最大的云存储数据中心,仅前期规划就是现在全球最大数据中心(位于美国芝加哥)的两倍多。
“革命”与生意
在业界看来,云计算有望成为继大型计算机、个人计算机、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。
所谓云计算,就是要建立信息的公共电厂——就像以前许多工厂都自己买发电机发电,后来有了公共电厂,就变成了只需要按用的度数买电。
在云时代中,无论企业还是消费者,只需要买其他人提供的服务,而不需要自己去“发电”——买软件或是组建IT团队。
以一个在线账务管理系统为例,一年的租赁费只有300-500 元。而买一套软件,往往需要上百万元。
再比如,对消费者来说,最简单的云计算应用是,可以把买硬盘的钱省下来,用少量的钱把大量数据存到云中去。
对于做这门生意的企业来说,云时代,就是卖“计算机”的不卖“机”了,卖“计算”了;卖“存储器”的不卖“器”了,卖“存储”了。总之,云时代,不卖“服务器”卖“服务”了。
正因为这些巨大变化,在业界看来,云计算有望成为继大型计算机、个人计算机、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。
为了抓住产业颠覆性变革的机会,目前我国政府规划了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和无锡五个云计算示范城市,任务是探讨商业化运作,突破核心技术,制定标准,成立产业联盟。
更令人垂涎的是,“革命”将带来滚滚财富。
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,2010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已达3.2亿美元,并将以近40%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,到2014年其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。市场上最乐观的估计是,到2015年,云计算将在新兴产业中占到15%-20%的规模。
先驱还是先烈
云计算应用成熟的美国,在经历了需求暴增期之后,数据中心的数量从过去1100个削减到现在的300个左右。
云计算的产业链上,首先就是基础架构,即数据中心。
数据中心跟云计算的关系,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超男有一个形象的比喻:云存储是云计算的基础,云存储是个海,经过光合作用形成一些云,即云计算。云聚集到一定的时候会下雨,那就是物联网。因此,润泽在做“海水”的生意。
周超男,女,湖南人,今年51岁,早年在湖南粮食系统工作过,后来做运输贸易和管理国有出租车公司。1996年下海经商,在常德市修路期间开始发迹。2000到北京发展,杀入通讯管网领域,目前“垄断”了北京通州区的管网建设。
现在,周超男的新目标是云存储数据中心。她对南方周末记者预测,十二五期间,每个中国人需要存储的数据是一个TB(1TB=1024GB),十三五期间则是每人10TB。
她说,现在北京的数据中心,建设一个满一个。由于微博带来的数据暴增,让新浪找到了她谈合作,希望在2012年6月30日之前入驻润泽信息港。
润泽信息港靠出租机房和机柜来赚钱。目前比较成熟的此类服务提供者亚马逊每GB数据量是一个月收费12-15美分(相当于9毛钱),而润泽定价是5毛钱。一个机位可以存200个TB,也就是一年 120万元——润泽明年能够投入使用的是两栋数据楼,8000个机位。
不过,这种高增长能持续多久?要知道,云计算应用成熟的美国,在经历了需求暴增期之后,数据中心的数量从过去1100个削减到现在的300个左右。
周超男其实也并不那么乐观。“我们也许是先锋,也许是先烈。”她说。她将自己的生意跟廊坊政府严密捆绑以减少风险,“这个事情早早晚晚都是政府做的事情,我只是前面跑几步,最后还是政府来做的事。因为信息数据的安全是很重要的。”
火爆的市场上已经有公司倒下了。
10月底,一家叫做云快线的公司终止了服务。一位要求匿名的上海云计算内部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透露,北京云快线公司原来用美国SUN的技术,没有自主核心技术。
而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,一个课题组已经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针对云跃进的调研报告。该报告建议,对数据中心的建设进行集中管理以避免重复建设。
政府抢“云”
因为云计算数据中心耗电量极大,电价堪称杀手锏。
对关系着整个产业链的产业革命更感兴趣的,还有各地政府。为了在这场竞赛中胜出,他们各出奇招。
因为云计算数据中心耗电量极大,电价堪称杀手锏。
成都带宽成本几乎是东部地区的30倍,云计算一年要缴纳三百多万元的光纤使用金——曙光公司在无锡的数据中心每年只要十几万元。但成都为了发展云计算,依然不惜血本,拿出了当时几乎是全国最低的价格——每度电3毛7分6。
内蒙古鄂尔多斯则直接开出了每度电不高于3毛钱的超低价格优惠——北京的工业电价约为这一价格的两倍,上海约为三倍。
为了解决带宽问题,鄂尔多斯承诺在2011年年内,将补贴1.2亿元,打通鄂尔多斯至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的光纤网络。为招纳人才,对落户的有关高端人才,享受不低于130平方米的住宅(5年免收租金);对工作满5年以上的人才,奖励130平方米住房一套等,对高层管理人才,每年给与不少于15万元的津贴,并解决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等问题。
考察有时候也变成了“战争”:比如,因为上海的云计算产业基础比较好,很多地方政府都去上海考察云计算发展情况,但实际上却悄悄去接触当地的云计算企业,想招商回去。
地方官员们甚至公开比较各自的优劣: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马迎春就在公开场合表示,考虑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建大型数据中心,首先,看这里是不是地震多发地带,成都和重庆不符合这一点;从国防战略安全的角度考虑这个地方是不是适合建立数据中心,哈尔滨不符合这一要求。而且成都和有“火炉”之称的重庆都不利于数据中心的散热。
在云跃进中,一些地产大鳄隐身其中。南京“海峡城项目”,打着的就是云城市经济和中国云谷的概念,规划总占地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、预计总建筑面积达600万平方米、总投资预期超过600亿元。
在这些强力推动下,“云”正在经历一场大跃进。
一位上海的云计算业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他曾经访问过英特尔和AMD,这两家目前一年在全球的服务器销售是210万台,其中中国市场不会超过60万台。但仅仅重庆一地的目标就是要建成30万台服务器的云计算中心。
他说,“很难想象在未来,多少年才能消化掉目前已经规划建设或者建设成的数据中心资源。”
确定与不确定的未来
尽管有诸多乱象,云依然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。
“以园区名义的云计算,都不用去看。除了黄土还是黄土。”一位走访了全国各地云计算基地的业内人士说。
据浪潮集团对全国数十个云计算中心的调查,很多地方投巨资建成了所谓的“云”系统,资源利用效率却不足20%,云计算中心成了形象工程、参观演示中心。
其实,云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,目前各国政府都在抢占制高点。而中国出现的这种空置,既与四处的“跃进”有关,也与中国的市场需求还没起来有关。
实际上,前年运营商有过一轮大规模的规划,但实际落地的很少,项目纷纷压缩。原因是,这两年正好运营商背负节能减排的“政治任务”。
而云的市场,尚处在萌芽状态——受制于各种政策,海外企业在中国运营云服务的可能性并不大,而国内企业目前对数据中心的要求并不高,最多是弹性地使用一下,比如淘宝的光棍节活动促销,就需要处理短期暴增的数据量。
当各地正忙于“跃进”之时,有关云安全的问题,却有意无意被忽略了。
当数据信息不再锁在企业或个人自己的电脑中,而是被上传至云中时,毫无疑问更为危险。但各种安全隐患,如隐私威胁、身份冒充、信息滥用、信息窃听等问题,似乎被整个云计算圈内刻意忽视,鲜有人提及。
一位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内部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,应该强制性备份云计算内容的数据。一旦云计算企业出现问题,能有其他企业接续。就像银行存款准备金。同时,应该出台全国性的指引的文件,产业指引,规范目前的市场环境。
不过,尽管有诸多乱象,他依然认为云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,需要有更多的政策指引,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提升网络带宽。
这位人士举例说,他向台湾发送1.39G的照片文件,使用了上海某云计算公司的技术,花费了1小时10分钟完成上传,而台湾那边只花费了20分钟就完成下载。
他使用的带宽是4兆,这已是中国比较高的带宽水平——中国网民平均拥有的国际干线带宽却只有2.34kps,而香港网民2007年就达20kps。 《南方周末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