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: 13083|回复: 0

ZT毕业这五年多!

[复制链接]

参加活动:0

组织活动:0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12-2-12 22:27:2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转自采购大家庭--前尘无忧
     人闲了,脑子就容易空虚,楼主尤其属于耐不住闲的人。最近有TX问楼主,怎么没有新帖子了,惭愧的很,有点黔驴技穷。 

      今天突然想跟TX们分享一下楼主走过的“毕业这五年多”,希望给有类似经历的TX一些启发。楼主一直有个想法,等积累到一定阶段,得写本书,记录职场人生的起起伏伏,目前只能算杂记吧。 

       2006年的夏天,跟众多大学毕业生一样,在那个6月底的某个夜晚,暖瓶,酒瓶,西瓜,从天而降,算是对大学四年的一种宣泄,也算是一个彻底告别。楼主学生时代,一直被定性为“优等生”,通俗点就是“学习好”,从小学一直到大学。但是,应试教育下,“学习好”往往只是浮云,这一点,楼主工作后深有体会。 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的人来讲,工作后都有类似的感慨:TMD,大学4年白上了。不是你我的错,是时代造就的产物。学了十年二十年,到了社会,仍旧一头雾水,是时代的悲哀。 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 楼主颇为自豪的是,大二的下半年,突然大发神经,对于“学习好”产生了质疑。素来认为理工科学生一定得做技术,经过一番自我再定位,明确了“不是做技术的料”这个事实。于是,大三开始修了第二专业,从而有了全面的经济理论知识。大四上半年,一手学着二专业,一手准备找工作,并且在春节前签订了卖身契,进了某家赫赫有名的大型合资汽车公司。应聘过程很有戏剧性,此大公司以为自己很大牌,到校园招聘时,搞得轰轰烈烈。但正赶上考研,所以大批莘莘学子抱着上升的心里在考场上,我等稀稀拉拉几个人的现场,颇为冷场,不过胜出几率大大增加,所以,机遇先要有实力,然后要有运气。进入大公司的另一个技巧就是,知己知彼。楼主有一铁哥们儿,先于楼主一年毕业,本科毕业进入了普华永道,05年进普华,试用期4K的工资,让人很羡慕(4大现在今非昔比),对于楼主的视野起到了震撼作用,一心想进入外企。2005年10月开始寻求进入大型跨国公司的简历之路,为了能进外企,楼主把图书馆所有关于面试的书籍看了一个遍,对于应聘流程,回答问题,自我定位有了充分的准备。用了3个月的时间,成功进入某大型跨国汽车公司,做涂装工艺工程师,兴奋了很长的时间,拿到这个offer,几乎是2005年底,楼主学院最大的一个offer,2006的春节是无比美好的。 

      进入汽车公司,从涂装工艺工程师开始,青岛分公司是在并购其他公司基础上起步的,我们是分公司招的第一批大学生,共42人,来自全国各地高校,不乏211著名大学,楼主是二类本科,开始有点自卑,后来发现211也就那么回事。我们这一批是公司培养的重点,试用期6个月,其中三个月在广西度过,楼主的性格好玩好动好组织,在大公司,这一点绝对是“出头”。在广西的3个月,给同事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,返回青岛楼主被领导调到项目组做项目管理,report to 项目manager,间接report to HRD(HR Director负责政府事务),还汇报给 Technical Director,并且楼主主管是HRD的老婆,工作环境无比优越,公司任何的培训好处,都会分给楼主一杯羹,何等潇洒,TX们自己去想。 

       人如果安逸了,就容易有非分之想,所谓“温饱思淫欲”。汽车公司第典型的国企转型为合资企业,缺乏动力,缺乏竞争,人事晋升上也有弊端。2年左右的时间,感觉似乎在kill time,而且小城市有点闭塞,所以想去闯荡人生,2007年9月第一次提出辞职,居然有3个总监1个经理1个主管亲自做楼主的思想工作,受宠若惊,给了楼主7天冷静时间,楼主稳住了。但是2008年新春刚过,跳槽的冲动随着奥运会的来临又燃起,2008年3月,楼主第二次提出辞职,又是一番领导教诲,楼主坚持了离开,在一片叹息声中,楼主离开了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公司和领导同事们。
 
     第一家公司的过程是无比美好的,机遇也是多多的,但是楼主太年轻,当时给自己离职的理由是“追求自我的理想”,现在看来是“愚蠢的错觉”,尽管后来3年的经历,对楼主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,但是2年的汽车行业时间,太短暂,如果一直在汽车公司,楼主现在的机遇会更好(当年跟楼主混的一帮小弟小妹,2011年集体跳到了北京奔驰,潇洒的不得了)。不过,既然选择了,不能有后悔,人的一生是注定了的,我们只能沿着上帝的道路去行走而已。  
      
      第二家公司,韩资,因为楼主被派驻北京office,乐的开花。楼主一直希望能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锤炼,所以尽管是韩资,只要在北京,一切都可以谈。在北京楼主的职位有点四不像,有点像sourcing,有点像marketing,还有sales,反正就楼主一个人,自己都干了。公司的客户很好,天津的Samsung,这个TX不难理解,韩日企业都喜欢裙带的供应关系。楼主所在的韩资老板曾经是Samsung的采购部长。接触Samsung,了解了很多跨国大公司的管理模式,也给楼主的思维提高了一个档次。

       2008年3月到2009年3月,北京的一年,风光无限好,经历了奥运会的熏陶,感受了繁华都市的灯红酒绿,楼主最大的收获就是,意识,思维和眼界从小城市的狭隘,无知或者短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自我高兴一下。公司给楼主租的商住两用公寓,在东北三环的CBD,逍遥自在,TX自己想象。出行打车,吃饭报销,公寓一切费用公司负担,尽管工资不高,但也过得快活。曾经向往的坐飞机,在2008年坐到了头晕,全国南北跑了个遍,并第一次出了趟国门。2009年office移到天津,这是另楼主很沮丧的一次move,天津跟北京天壤之别,也最终导致了楼主离开韩资。2008年独身一人在北京无比快活,但是很快起到了反作用,孤军奋战在职场,是很孤独的,没有合作,没有分享很痛苦,所以就开始向往群居的生活,团队的工作,漂泊在外犹如一片漂浮的叶子,没有根基,没有依靠,更没有寄托,所以楼主选择了离开,回到熟悉的地方。
  
      北京和天津的近2年时间,楼主收获的经历和阅历,这些东西只有切身感受才可以,就像一个人的气质,需要环境的锻炼,只靠书本电视或者着装,很难“造”出来。 如果没有离开汽车公司,在职位上会有提升,但是人的境界仍旧是土不拉几。
  
       离开韩资回到青岛,作为过渡,楼主进了一家丹麦小公司,小的实在可怜,楼主做sourcing engineer,量小要求高,很难搞,习惯了大公司的氛围,楼主只待了7个月就闪人了,不过这7个月收获蛮大的。楼主的直接boss是丹麦人,GM是美国人,所以英语口语水平提高了一大截。 
  
       2010年的夏天,楼主终于第三次跳槽,实现了进入全球大型跨国公司的愿望,基于之前的丰富经历和阅历,楼主以Purchasing Supervisor的身份进入了某美国大型快消公司,至今。在这里,不再赘述,如果你想了解纯种美国公司的制度和管理模式,请参考《杜拉拉升职记》,几乎一模一样。楼主的收获是,这里有规范的制度,精英的人才,open的办公模式,还有防不胜防的勾心斗角。不过,很不幸,在2012年伊始,美资公司卖掉了中国工厂,楼主一起被sold了。
 
总结以上的经历:2年的汽车公司经历,给楼主打下了理论基础;1年半的韩资电子公司,在北京丰富了楼主的阅历;7个月的丹麦公司,练就了楼主的英语;1年半的美资公司,楼主掌握了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。同时,最大的不足是:没有行业的连续性,直接导致了楼主目前的竞争力不足。或者说,background很好,有知识,有经历,有方法,有思路,但是缺乏同一个行业的连续性!  所谓: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!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楼主的经历,期望能给你一些启发。楼主曾多次给懵懂的TX一个建议:成就= 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+持续的行业积累+不断的知识补充。楼主缺了第二点,所以没有多大成就,希望你能做得更好!
紧跟协会走,什么都会有,哇哈哈哈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|上传

本版积分规则

热门排行榜
  • 最新
  • 热门

关于集团

海归集团是以国内海归及国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为主的内部交流平台,国家重要的招才引智机构,全球总部位于中国北京,在海归圈内享有至高的荣誉与地位。

联系我们

法律声明

可信网址,诚信网址

集团全权委托北京(上海)尚公律师事务所为官方法律顾问,保障集团在全球各地的权益。

交流工具

客户端

新浪微博

手机微信

© 2009-2021 海归直聘APP|海归集团|海归协会全球官方网站.京ICP备2020046083号-1.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1032
  • 在线客服系统
  •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